员工们担心自己是不是会被裁员或降薪,老板们担心复工的安全问题,担心现金流撑不住,担心未来的业务问题等。
很多老板因为焦虑,做出了一些不理性的行为,甚至把企业干黄了。 很多员工要养房、养车、养孩子,愿意出来赚钱,却又无法复工工作。
针对这样一些问题,我们梳理了让大家最焦虑的13件事,并邀请君智战略咨询的专家,给出了他们的独家观点。
一群人中,厂家、客户、当地政府、员工等都在睡觉,只有老板睡不着,起来高喊: “我睡不着,胸口闷,我脑壳有点昏……”
这个视频生动地反映了当下全社会的现状。 老板十分着急复工,因为账上的“现金流”已经支撑不住了。 而上下游厂商,甚至包括员工,却都在“睡觉”。
而且现在复工,也面临很多困难,尤其是生产性企业,很多采用JIT模式(准时制、无库存),这就导致一是上游原材料跟不上,二是下游客户也跟不上,三是员工们根本到不齐,四是安全防护用品不够用。 所以,复工面临很多现实问题。
所以说,“复工+疫情稳定”是最好结果,但最难实现。 所以许多地方倾向于选择“次优选择”,就是“不复工+疫情稳定”。 这样相对难度较小,结果也会不错。
但是,维持经济也十分重要,否则企业支撑不住,将来的损失也很大。 所以,全国各地积极行动,出台了一系列的“税收减免政策”“延长五险一金”等政策。
木屋烧烤的的创始人隋政军,接受了员工从上到下的“半薪”请求,他说,“这次我选择做狗熊,而不是英雄。”
其实,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时候,焦虑是很正常的。 当下的企业,不再像过去那样,别人给你打工的状态,而是越来越像一个平台,老板的角色,变成了一个事业和理想的引领者。
彼得·德鲁克说: “即使是天使不需要钱,做企业也要考虑经济绩效。 ”所以,不能因为老板接受员工降薪,他就变成“狗熊”了,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。
既然大家众志成城一起做企业,那员工的短期降薪,我们大家可以当成投资,将来老板们要继续把企业做大,可以再还给员工,还可以付利息。 这才是老板真正要去做的事情。
1. 员工主动降薪,是对你的信任,企业家要反省自己,要有长远的思考,看到未来5-10年。
有一个面部护理品牌叫樊文花,它在购物中心、社区有很多线家门店,疫情期间,没人去了。
老板想到的是,自己有1.6万名护理师,客户都在护理师微信里。于是就发动这1.6万人,告诉女孩子们,在家里吃饭、睡懒觉、没事做的时候,也是脸部护理的最佳时机。
他们拍了很多护理小视频,输送到老客户手里,在线教育顾客在家做护理,也产生了大量产品需求。
湖北地区医护人员一直戴口罩,气体软化皮肤,容易长成暗疮,就出现了“口罩纹”和“口罩脸”。
林清轩推出产品去解决这一个问题。于是,他们湖北店的销量,做到了全国第二名。
所以,老板们不要怨天尤人,更不要自暴自弃,去想尽办法创造新的收入点。这样才是线. 想尽一切办法融资,分摊成本。
老板们要关注当地政策,天天看新闻。 去找银行、资本都好,争取融资的机会。
现在,一些企业慢慢的开始裁员,还有一些企业不直接说裁员,而是“停薪留职”,一停就是三、四个月,变相等同于裁员。
二是,思考外部环境带给企业的新机会是什么?无论是总裁、高管、还是普通员工,都要在各自层级,提出较为合理建议。
裁不裁员没有标准答案,但不能因为短期困难,就去裁掉一些偏长远型发展的人才,企业要考虑未来的人才梯队。 当下,是联合一切内、外力量,凝聚企业人心的时候。
就像这次疫情,国家“坚持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、识别、评价、使用干部。 ”
如果你能创造业绩,能够创造贡献,人心就能迅速地凝聚起来。 彼得·德鲁克说过,企业就是要去创造顾客,因为企业内部全都是成本。
1. 行业重整的机会。 因为信任、生产、渠道、资源等要素,行业格局向大品牌集中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
正和岛数据调研显示: 有超过60%的企业,预估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超30%,小微企业业绩下滑严重。
今晚,哈佛管理大师、零售体验创新领域专家张剑桥,将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关于《打赢疫后营销战,以品牌体验重塑品牌》的话题。